hexy-utopia

      今天跟小姐姐续,聊天时说到了教学问题。因为她是高中生物老师,周六有个培训,不知不觉中就讨论到教学这个问题上来。

      依稀记得小学六年级一次经历,当时数学老师有事请假了,周五,下午有节自习课,于是他提前给我说让我给大家讲练习题。这是第一次在讲台上讲课,当时既兴奋又紧张,在讲台上就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将所有习题讲和计算了一遍。讲完还是很自豪的。至于效果也记不清楚了。印象中好像从那次开始,便喜欢上给别人讲题,无论谁来问我,都会认真的地去讲,给他们讲明白了自己也感觉很有成就感。这种习惯一直从初中,高中一直保持到大学。大学大家应该也知道,平时听课好多人就不认真听,一到考试就有同学积极拉着你一块上晚自习,给他们讲知识点。讲的时候我当时就在想怎么讲的让他们容易听懂,所以好多时候我看着他们问我的题,我不会直接去讲这个题本身,而是将相关的理论基础以一种通俗的方式让他们听明白,最后才会回到题目本身上,此时的他们更多时候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这样子呀。

     当然自己当时在上大学的时候也有很多困惑,比如当时就是不明白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复变函数,信号与系统,拉布拉斯变换,傅里叶变换,以及C语言(黑框框输出一串字母有什么意思)等等有什么用,所以导致最后即使考试可以考个高分,但是还是没有真正明白其中的真谛。后来在大三的时候偶尔的一次机会进到我们系一个博导老师也是我们系主任领导的科研组。科研组都是一些博士,研究生,跟着他们一起做研究慢慢开始懂得数学,编程以及理论课是怎么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慢慢才深刻认识到理论基础的重要性。

    后来有时候就开始想,这种困惑应该不仅仅只有我一个人有的,因为身边好多同学都发问过(学习这有什么用),我就想大一的时候学校为什么不这样教授知识呢---首先跟大家聊聊天 问问大家以后想做什么,结合专业给个具体例子,根据这个例子,剖析要想做好这份工作,需要哪些知识基础和基本素质(学习能力,钻研精神等等),然后再往深的剖析,一直到要学习的一个知识点。这样同学们就不会太迷惑,知道自己当下学习的知识后面会怎么用到。解决了同学的迷惑,估计会有更多人愿意去学习。但是这种格局仅仅只是限于做好具体的一件事,还是不够大。我一直想着怎么让这种格局更大。之前看过一句话: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解决,数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上升到哲学来解决!我觉得这种格局就很大,包罗万象,这才是知识运用的最高境界吧。

    所以回归到教学上面,感觉应该站在一个大的格局上面,以海纳百川的那种气势介绍一下要讲的学科,让人既震撼又好奇,激起求知之心。

    比如:今天说说傅里叶变换中提到的频域,从我们出生,我们看到的世界都以时间贯穿,股票的走势、人的身高、汽车的轨迹都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这种以时间作为参照来观察动态世界的方法我们称其为时域分析。而我们也想当然的认为,世间万物都在随着时间不停的                改变,并且永远不会静止下来。但如果我告诉你,用另一种方法来观察世界的话,你会发现世界是永恒不变的,你会不会觉得我疯了?我没有疯,这个静止的世界就叫做频域。(摘录)

    以上纯属自己个人的认知!

分类:

学习

技术点:

相关文章: